河南频道
|
赓续家谱沥心血,善举圆满夕阳红 ——张车楼“杖朝”老人赓续家谱纪实
|
日期:2022-11-16 06:48 来源:中视快报网
|
本网河南周口讯 :(通讯员:南海 白来福)树高千尺终归根,水流万里不绝源。古往今来,国有史、域有志、族有谱。凡家修谱,旨在传家风、继良训、昭亲睦、别长幼。周口市东新区张车楼村张氏后嗣张汉成已近杖朝之年,为完成父亲张习彬生前遗愿,奋斗数年,坚持不懈地编撰《张车楼张氏族谱》,为家族事业无私奉献的义举感动当代人! 重修家谱的初心历久弥坚,编撰的过程历尽坎坷。往事追溯到抗战初,1938年5月19日,侵华日军攻陷徐州,并沿陇海线西犯,郑州危急,武汉震动。6月9日,为阻止日军西进,蒋介石采取“以水代兵”的办法,下令扒开郑州北郊的黄河南岸渡口——花园口,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,形成大片的黄泛区,史称“花园口决堤”间接导致了惨绝人寰的1942年河南大饥荒。张车楼旧居被奔腾汹涌的泛滥之水无情呑没。幸存的族人流离失所,无家可归。接踵而至的饥荒,张车楼人被无情摧残着演绎出背景离乡、妻离子散之悲剧。
新中国成立后,历尽沧桑、四处漂泊的张车楼人,终于从黑暗中迎来黎明的曙光。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,张车楼人开始于黄泛区上重建家园、安居乐业。 然而,族人记忆中的那部珍贵的明初印本《张车楼张氏族谱》在黄河决口和逃难的背景下遗失得无影无踪,永远成为张车楼张氏族人心中的遗憾。 日转星移,风云变幻。1976年,美作家阿历克斯.哈利小说《根》出版,风靡全球,推波助澜,海外华人寻根掀起高潮。1999年,世界华裔13届国际大会在河南召开,打造了海外华人寻根中原的国际平台。 因“寻根文化一一根文化一一根亲文化”在中原大地的兴起,国家对根文化、根亲文化的概念作出肯定。《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》明确提出“将河南建成全球华人的根亲文化圣地”。 春风送暖,初心难忘,修谱愿望日益加深的张车楼张氏族人就此卷入弄潮。他们采取“走出去”与“请进来”相结合的途径,积极为自己及海外张氏华人中原寻根创造条件。在提升宗亲文化档次的同时,尽而修缮《张车楼张氏族谱》,与世接轨。 黑暗中没有火炬,而愿意燃烧自已的人就是先驱者。据张车楼族人回忆,几十年前,张汉成之父张习彬和另一学者张习文自荐联手修缮家谱。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。两位修谱人一路走来,却因种种原因,寻根未果,字辈溯源渺茫...... 有一年,张习文老人仙逝。过一年,张习彬老人病重卧床,修谱危机袭上老人心头。 “汉成过来,爹有话安排。” 张汉成听到父亲的声音,急忙赶到爹的病床前。 “跪下!发誓!” 张汉成明白爹的意思,泣不成声的说:“爹,您老放心,有生之年,我一定帮您完成修谱心愿!” 张习彬老先生在生命弥留之际,听到儿子说话,精神非常亢奋,开始论谈家谱知识: “家谱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,同国史、地志并列称之为中华民族‘三大文献’,是珍贵的人类人文资料,可促进历史学、民俗学、人口学、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......” “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,家谱以记载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成为影响面极为广泛的史类文献,不经意间的记载留下了历史长河中的片段,可填补地志、国史中的疏漏……” 张汉成的哭声,打断了父亲的话语。父亲心知肚明,让小学文化的儿子去完成修谱重任,也确实难为他。张习彬老汉停顿了说教,一时很难让儿明白而且要记下那么多修谱理论,但也不能不说下去,毕竟留给自已的时间不多了。“家谱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符号,再现时代人文面貌的多彩,它的文化价值、资料价值、史料价值是不可估量的!”张习彬老人中断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,他相信儿子的为人,停止呼吸后,安祥的离世了。 从此,张汉成接下接力棒! 从此,张汉成和张氏家谱结下不解之缘一一为孝投身公益事业而不能自拔。 从此,张汉成的床头、饭桌旁,随处可见纸、笔、修谱工具书...... 张汉成开始了漫长的求学之路。修谱初遇拦路虎,拈笔难写字辈诗。张汉成蒙圈了。 他不得不去向别人求教。问学校教师、拜专家名人、访异人奇士、宴易经大师......几年苦心钻研,弄懂诗律结构,字辈诗的蕴涵寄寓,字辈与五行......张汉成的知识面一步一步在提高。 知识丰富后的笔耕,再到获取成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。张汉成在冷嘲热讽下写了上百首字辈诗,但也未随人愿。他曾多次恢心,掉眼泪。但对心存孝道的张汉成来说,父亲的遗托高于一切,一切困难都得去克服。励志、锤炼,张汉成从脆弱到刚強,逐渐蜕变成为一位永不服输的钢铁战士。笔在草稿纸上写,改,写……就这样,张汉成一年又一年不停地笔耕在无限的希望中,无怨无悔。 孤灯夜熬苦读日,春夏秋冬耕耘时;莫笑古稀勤学晚,宝刀未老杖朝驰。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”张汉成无私奉献精神感动着身边人。支持者渐渐增多,张车楼修谱队伍随势增员壮大。张汉成有了助手,团队精英让他如虎添翼。 2022年春,张汉成已在队友的帮助下终于把字辈诗稿定了,并顺利得到族人认可: “明德宪近宗,立道旭祥平。子俊承学信,维国继厚荣。”修谱中第一个“拦路虎”就这样被征服掉。 岁老根弥壮,阳骄叶更阴。今年8月份迈入“杖朝”之年的老人张汉成凭孝道之心,替父完成修谱心愿,呕心历血数十年,笔耕出音律对仗,而且标准的平起入韵式五言绝句家谱诗,为人们奉献了一场丰盈的古诗谱宴,上一道历久弥香回味悠长的芳醇烈酒,首次填补字辈诗中无绝句的历史,树起一面古诗制谱的丰碑。张汉成无私奉献在公益事业上,焕发出满满的正能量一一“夕阳红”精神力量,不但鼓舞了张车楼村修谱队员,也激励着社会上大爱无彊的人们。
青年作家章岩阅字辈诗后,随寄语鼓励:张车楼张氏字辈诗以内在逻辑上遵循“正心——修身——齐家——治国——平天下”这一中华传统成事规律和人生信条。“修齐治平”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、战胜困难的思维方式,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支撑所在,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精神所系。张氏字辈诗以此为构思基础,一承续中华谱牒文化、与祖宗所拟字辈方式保持一致;二体现儒家正统文化、彰显中华文化自信;三、开创宏大理想格局,为后世子孙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法则。 南开大学本科生、西班牙巴塞罗自治大学硕士、在读博士生张梦杰对《张车楼张氏字辈诗》作评语:顺天立道有阴阳,日月交融、阴阳修合有序“明”也,“德”隐于心为阴,“明德”而能修身正体为阳;顺世“立道”应刚柔,“道”本在心,德心力而为之,本若固土而刚,“立道”承而济世,济若善水,泽而为柔;顺人立道生仁义,“维国”也,随从人愿“子俊”守信而厚德。人立修于天地之间,应顺自然,而以“修齐治平”文明逻辑之法,煌煌宪训鞭策,与时俱进而顺理成章,“三才”合一,格局宏大,五行伦理,生爻大吉。 湘潭大学本科、西班牙巴塞罗自治大学硕士、在读博士生方千惠为《张车楼张氏字辈诗》题词:明德续国粹,运易泽厚人;立道应日月,维国报天恩。 树高万脉归根,河流尽有源头。世经人纬,遵循继诸之论。溢美之辞,称不容舌。 有耕耘就有收获。《张车楼张氏族谱》出版指日可待,杖朝老人张汉成“家祭勿忘告乃翁”的日子已近眼前。 孝至大爱,至善有果。 夕阳无限好,黄昏映霞红。 我们赞叹张汉成老人的同时,为置身于公益事业的人们送上真诚的祝福和敬意!
图/文 张志勇 苏俞博 审编 李广增 责编 王 蕊
|
上一篇:南阳市影视家协会主席团赴南召县开展业务调研
下一篇:没有了 |
![]() |
版权及免责声明:
本网是“中视快报网”唯一官方网站!未经授权,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中视快报网名义发布任何信息。
1.凡注明来源为“中视快报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、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,版权均属中视快报网所有。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或建立镜像。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新闻稿件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2.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。
3.中视快报网只报道正能量新闻资讯,拒绝舆论监督、负面报道。
栏目导航
|
热点排行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