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中视快报网—记录华夏文明·传播公益事业。
河南频道
熠熠淮阳城,宛如在画中——之太昊陵
日期:2022-04-04 21:33 来源:中视快报网
 
 

本网讯:(通讯员:  苏俞博)豫东南的小城淮阳(现为周口市淮阳区),古称宛丘,或陈州,传说中的“三皇”,即伏羲氏、女娲氏、神农氏先后在此建都。伏羲氏在此“作网罟,正姓氏,制嫁娶,画八卦,造琴瑟”。因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,其陵庙被公认为“天下第一陵”,是华夏子孙朝祖圣地,三千多年来,历代帝王52次朝祖,并留下大量墨宝。        

054c1f92b513d540335302ec6b27183d

太昊伏羲陵按照先天八卦数理兴建,分外城、内城、紫禁城,建筑面积875亩,太昊陵南北全长750米,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是:午朝门、道仪门、先天门、太极门、统天殿、显仁殿、太始门、太昊陵陵墓、蓍草园,俗称“十门相照”,把所有的建筑大门层层打开,可以从午朝门直望紫禁城中的太昊伏羲氏陵墓。堪称中国帝王陵庙之孤例。

步下渡善桥,即是太昊陵的第一大门———午朝门。门上悬有“太昊陵”、“午朝门”、“开天立极”三个匾额。此门三间三门,青砖绿瓦,雕梁画栋,红门金钉,中门为九排九路,两侧均为七排九路。距午朝门东西各二十余米处,建有规制相同的东天门和西天门。据史载,午朝门前原有九龙照壁,唤来风雨,羲皇故都连年丰收。历经千年,照壁今已无存。过午朝门,依次穿过玉带桥、道仪门、先天门、太极门和钟、鼓二楼,即是陵庙中轴线上最主要的建筑———统天殿。

378dd02d5f2d803caf9ebbe9d7fbf4d0

此殿,又叫“大殿”、“前殿”,在陵庙整个建筑群中最为辉煌。建于明代的“统天殿”,通高15.7米,中国古代的皇宫一般只建有‘’奉天殿‘’或“承天殿”,太昊陵的主殿被命名为“统天殿”,展示了伏羲氏至高无上的地位。其位置居中,宏伟壮观,结构严谨,气势非凡。总面积为三百九十多平方米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。琉璃瓦覆顶,龙凤大脊。脊上装饰考究,中间有三节彩釉陶楼,楼下有一小龛,龛内方框雕刻“太昊伏羲殿”五个楷书大字。两边雕塑兽驮葫芦、二十八宿骑马武士。殿正门上,悬挂匾额众多,其中有“伏羲苍精,初造王业,画卦结绳,以理海内”、“象天地法”、“斯文鼻祖”、“一画开天”等匾额。明间檐柱楹联为“华夏文明三始祖,淮阳伏羲第一人”。殿内楹联有“后天地而生,朱圉犹堪寻圣迹;立帝王之极,白云常此护灵墟”、“泄造化之机缄万世文章开易象;规山川之形胜千秋灵寝奠淮阳”等。“人根之祖”、“中国一人”、“教以人伦”、“万派一系”等匾额皆称颂之至。殿内设有“丈八神龛”,造形庄重,前额雕有“都宛丘、结网罟、养牺牲、作甲历、画八卦、定嫁娶、龙纪官、造琴瑟、葬于陈”九幅花纹图案。龛内奉太昊伏羲氏圣像:头上生双角,腰着虎皮,肩披树叶,手托八卦,赤脚袒腹。殿前有月台,高七级,可容千人。月台两侧建有东西廊房和钟鼓二楼。距统天殿三十多米即是显仁殿。距显仁殿十余米即是太始门。太始门下为古城门式门洞,上筑高台,台上建寝殿,两厢有台阶、角门可以绕殿循游,俗称“转厢楼”。寝殿内塑伏羲像,形态与统天殿内伏羲塑像相似。殿内竖有明正德八年的石碑一通,故此此楼又叫“御碑亭”。转厢楼后的紫禁城内便是伏羲的陵墓。陵墓四周植有苍松翠柏,陵上植有繁茂的白檀。陵高二十多米,周长一百五十多米,上圆下方,象征天圆地方。陵前树有一块巨型青石墓碑,宽三尺,高丈五,字迹或无或难以辨认,据淮阳县志载此碑文原为“太昊伏羲氏之陵”。

相传宋神宗年间,重修陵庙工程完工,公众想请大文豪苏轼书写碑文,但到苏府之后,恰逢苏轼外出。苏轼有位才华横溢的小妹即史载之苏小妹。她恰来书房,见此油然大发书兴,以汗巾代笔,将“太昊伏羲氏之陵”七个大字一挥而就。羲陵之后是传说中的“蓍草园”,面积“方广八十步”。资料记载,蓍草属菊科,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茎高一米左右,羽状叶脉,夏秋间开白色小花。全草可供药用,并含芳香油,可作调香原料。据说全国只有三处生长此草。除羲陵外,一是山东曲阜孔庙,一是山西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的晋祠。蓍草历来被公卿百姓视为“灵物”。

与太昊陵相关的传说还有很多,最主要的是朱元璋为什么要修建太昊陵庙?这里有一段动人的故事:朱元璋,祖籍濠州钟离(今安徽凤阳)人,幼名朱重八,早年在皇觉寺出家做和尚,云游河南的固始、信阳、汝州、陈州(今淮阳)、鹿邑等地,在陈州云游最久,晚上久栖身在太昊陵的破庙中,早晨起身 先到伏羲陵前跪拜人祖保佑,晚上无论多晚,也要到人祖面前祭拜,再饥再饿,也不忘给人祖上柱香:愿人祖保佑,让重八也当皇帝。后,朱元璋参加红巾军,有次在陈州与元军的激战中,寡不敌众,最后只剩朱元璋一人,追兵又穷追不舍,在走投无路之时,他逃进了太昊陵的破庙中,祈祷说:“人祖爷若能保佑我平安无事,今后一旦得天下,一定依照我的宫殿,替你重修庙宇!”话音刚落,几只蜘蛛很快在庙门口织起网来。元兵追到庙前,见蜘蛛网封门,便追向别处。

朱元璋得人祖保佑,大难不死,1368年正月初四,在应天(今南京)登基,国号大明,年号洪武。不久,借出巡汴梁,驻跸陈州,到伏羲陵前三拜九叩。历代文人墨客都曾留下传世之作,才高八斗的三国“陈王”曹植,在此留下《伏羲赞》、《女娲赞》、《神农赞》等名篇。唐代李白、李商隐、张九龄、白居易等,宋代苏轼、苏辙、范仲淹、晏殊等文坛巨匠在此为官并留下不朽诗篇。

淮阳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地方,不仅历史悠久、文化灿烂,还是著名的旅游圣地,是全国18个“魅力小城”和50个“最美小城”之一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图/文 苏俞博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责编:李广增


版权及免责声明:

  本网是“中视快报网”唯一官方网站!未经授权,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中视快报网名义发布任何信息。

      1.凡注明来源为“中视快报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、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,版权均属中视快报网所有。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或建立镜像。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新闻稿件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      2.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。

      3.中视快报网只报道正能量新闻资讯,拒绝舆论监督、负面报道。


 
栏目导航
 
热点排行
 
焦点图文